人为什么会得痔疮
痔疮是肛肠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,它指的是肛门和直肠区域的静脉肿胀,类似静脉曲张。痔疮可以分为内痔、外痔和混合痔三种类型。
超过3/4的成年人会受到痔疮的影响。不良的排便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长时间久坐、便秘或腹泻、体重过重、饮酒、食用刺激性食物等,都会增加得痔疮的风险。
外痔患者可能会感到肛门周围肿胀、瘙痒、疼痛或有出血现象。内痔患者通常不会感觉到不适,但在排便时可能会出现无痛性出血。混合痔患者则可能同时出现内痔和外痔的症状。血栓性痔疮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状况,表现为剧烈疼痛、明显的肿胀和肛门周围有硬块。
痔疮的症状包括出血、肛门周围的瘙痒和疼痛等。此外,长期的痔疮还可能导致并发症,如贫血和痔疮嵌顿。痔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肛门和直肠处的静脉压力升高,静脉肿大和静脉壁变薄。
容易得痔疮的人群包括:不良的排便习惯,如长时间坐在马桶上阅读或玩手机;长期压力过大;持续性的便秘或腹泻;年龄超过50岁;体重超重;长期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;不运动;有痔疮家族史;孕妇和产妇;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姿;经常抬举重物,或在抬举重物时屏住呼吸;有肛交史;其他疾病,如长期的心脏及肝脏疾病,使血管壁的弹性变差,从而引起血管扩张。
在出现痔疮症状后,如果休息和简单用药后仍无缓解,应尽快就医。痔疮的常见症状可能与其他严重疾病的症状相似,包括结肠癌或直肠癌等,因此在出现下列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就医:粪便呈黑色或焦油状;粪便的体积、形状或颜色出现改变;肛门处有不会消退的肿块或隆起物;肛门处疼痛持续超过一周;肛门处疼痛感强烈或重度肿胀;体内组织从肛门膨出难以回纳;肛门内肿块越来越大并且疼痛感变强;直肠出血加重或者颜色发生改变;出血超过1周并且没有好转;复发性出血;没有缘故的意外出血。
医生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、观察肛门外观,以及进行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查来诊断痔疮。治疗痔疮的方法包括微调饮食习惯(富含纤维的食物,多喝水),调整排便习惯,使用痔疮软膏或栓剂、氢化可的松软膏、坐浴、口服止痛药、局部麻醉剂等家庭治疗,以及橡皮圈结扎术、注射疗法、红外线凝固疗法、激光治疗、直流电和双极电凝疗法、微波热凝疗法等固定治疗,甚至手术治疗。
日常缓解痔疮不适的方法包括培养健康的排便习惯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,如久坐不动或频繁摄入辛辣等刺激类食物,重视护理以避免痔疮恶化,使用药物缓解症状,减少坐或站的时间,卧床休息,物理疗法如冰敷和热敷,使用宽松衣物和棉质内衣,以及均衡饮食、定期运动等。预防痔疮的有效方式是保持大便柔软,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,戒酒,少吃辛辣食物,多喝水,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,改善日常生活习惯,如避免久坐或长时间站立,避免频繁抬举重物,以及每天坚持锻炼身体。
人为什么得痔疮
痔疮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,常见的包括遗传因素、饮食因素、职业因素、不良排便习惯、感染因素、疾病因素等,可导致肛周组织回缩作用减弱或局部静脉回流受阻,进而引起痔疮。建议日常生活中注意改善这些诱发因素,若痔疮症状严重,可就医治疗。
1、遗传因素:研究表明,痔疮发病存在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,若父母患有痔疮,其子女患痔疮的可能性则相对较高;
2、饮食因素:经常食用海鲜、辣椒、烧烤等辛辣刺激性食物,以及长期饮酒等,可导致肛门局部充血、水肿,易引起痔疮发生;
3、职业因素:如司机、办公室职员、电焊工等需要久坐、久蹲的人群,患痔疮的风险性较高,主要是因为直肠位于人体下部,长期久坐、久蹲会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,造成患痔疮的风险增加;
4、不良排便习惯:排便次数过多、时间过长、过于用力,以及经常腹泻或便秘等,也是引发痔疮的常见因素。如经常便秘会因为大便干结而压迫直肠,静脉血液回流不畅,长期如此会出现静脉曲张、充血,从而导致痔疮;
5、感染因素:肛门周围发生细菌、真菌、寄生虫感染可引起静脉曲张或血管内膜炎,使静脉失去弹性而扩张,可增加痔疮的发生风险;
6、疾病因素:如前列腺肥大、盆腔肿瘤以及直肠、肛管的慢性炎症等,可导致局部静脉丛扩张、血液瘀滞,使直肠静脉回流受阻,从而引起痔疮。
此外妊娠期以及分娩时由于子宫增大、腹腔内压力增加,导致局部血液回流不畅,易出现痔疮。另外,营养不良可使局部组织痿软无力,部分患者易发生痔疮。
